上好深度阅读课的第一步:揭秘书房老师的备课“必修课”
发布时间:2025年7月8日 浏览次数:355一堂精彩的深度阅读课,背后是老师们无数次的打磨与准备。备课,不仅是“写教案”,更是对课程内容、教学目标、孩子需求的深度思考。今天,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,带您走进慧童阅读书房老师的备课日常,看看他们如何通过细致的准备,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孩子成长的“养分”。
在慧童阅读书房,每位老师上课前都会完成一套“标准动作”,确保课堂流畅、目标清晰:
1. 反复打磨课程
姜老师会反复观看磨课视频,优化教学节奏,提升课堂效率。
2. 梳理备课逻辑
科科老师通过观看备课视频+填写线上备课表,明确教学重点,让听课和磨课更高效。
3. 教具与材料“零误差”
子涵老师提前准备暑期班教具,潇潇老师核对手工材料,大柯老师分装操作单和用书——所有物料必须与课程内容精准匹配。
关键点:课前准备的本质,是把“不确定因素”降到最低,让老师能全心投入教学。
备课不是“走过场”,而是通过系统化拆解,将绘本转化为孩子的认知与能力。慧童阅读书房老师的备课分为两大核心步骤:
1. 前期准备:深度理解课程
通读故事: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。
拆解目标:明确每节课的“知识”“能力”“情感”三维目标。
填写备课表:用结构化表格梳理教学逻辑,确保环节清晰。
2. 教具制作:让抽象内容“可视化”
根据备课表设计互动教具(如角色卡片、场景道具),帮助孩子理解难点。
案例:在《野兽国》课程中,老师通过制作“情绪面具”,让孩子直观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。
磨课是备课的升华,慧童阅读书房老师会重点思考以下问题:
1.如何平衡“知识”与“趣味”?
比如,用游戏化互动讲解“人物性格分析”。
2.环节如何自然衔接?
避免生硬过渡,用问题或道具引导孩子思维延续。
3.如何实现家馆共育?
设计1-2个家长可操作的“家庭指导建议”,延伸课堂价值。
备课看似是“重复的小事”,但正是这些细节塑造了课堂的灵魂:
1.柯老师的成长:从“新手”到能承担多门课程的骨干,秘诀就是每日坚持备课+磨课,她的课程简介甚至成了家长口口相传的“招牌”。
备课的“不简单”:
2.看逐字稿、修改提问话术、调整教具……这些琐碎工作,决定了孩子是“被动听”还是“主动学”。
备课不是为了一堂课,而是为了每一堂课都能对孩子负责。
1. 固定备课流程:要求老师完成“通读故事-填备课表-制作教具-磨课”四步骤。
2. 定期抽查备课成果:比如检查备课表填写完整性、教具与目标的匹配度。
3. 组织“磨课演练”:让老师互相点评,优化教学细节。
备课是课堂的‘地基’!深度阅读课的质量,藏在老师每一页备课笔记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