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年线上培训周报3层提问法+创意手工,让孩子的阅读课闪闪发光!
发布时间:2025年7月10日 浏览次数:288

比如在《小威向前冲》这节深读课里面,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并提问:
“仔细观察,小威长得什么样子呢?”
“这个小威和封面上有什么不同?”。
目的:训练细节捕捉能力,为深度思考铺路。
比如:
“游泳比赛开始前小威和他的朋友们都在做什么?是谁获得了游泳比赛第一名?后来又发生了那些事情?”
工具:利用多重流程图梳理事件链条,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。
比如:
“如果你此刻是小威,你同时和三亿精子一起比赛游泳,你此刻心情如何,你会想什么呢?”
今天手工达人王老师,带着参训的老师们,通过一个手工,将小威通过刻苦训练,最终赢得了比赛第一名,赢得卵子,长成一个小宝宝的故事,通过精美的手工进行展示,孩子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,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提问:“伊丽莎白用什么办法救王子?画出来!”(孩子可能画火烧龙、纸袋衣服等)
追问:“为什么你画了这么多火焰?是想说伊丽莎白很聪明吗?”(从画中提取观点)
伊丽莎白叉腰对王子说“你真没用!”(动作+表情)
王子傲慢地整理衣服(翻白眼、抬下巴)
引导表达:“你演王子时为什么抬着头?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?”
孩子:“伊丽莎白不要王子了。”
教师追问:
What:“她不要王子,是要了什么?”(自由、尊严)
Why:“为什么你觉得她做得对?”
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(如3-5岁具象思维、5-7岁逻辑萌芽、7-8岁抽象思考),家馆共育目标需与年龄匹配,且能纠正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认知偏差。只有针对年龄特点沟通,才能建立科学的教育期待,实现有效的家馆合作。
比如:小龄段(3-5岁/L1阶段)我们应重点关注“情感安全”与“基础能力”,与家长的沟通重点是向家长说明课程通过游戏化互动(如角色扮演、绘本模仿)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基础表达能力。强调“兴趣优先”原则,避免过早强调知识性输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