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童阅读书房

【培训周报】孩子爱上阅读课的真相:老师每周在悄悄学这些!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01日 浏览次数:360


每周的深度阅读课程线上培训,是慧童老师们专业成长的“秘密武器”。本周,我们聚焦教学细节的全面升级——从《小阿力大学校》的实物互动教学法,到立体手工的场景化创新;从L4阶段写作能力的体系化构建,到备课中“儿童视角”的提问设计。我们始终坚信:教师的每一次打磨,终将转化为课堂中孩子发亮的眼神、主动的表达和可感知的成长。

一、家长必看
老师这周学了哪些 “带娃干货”?


在本次培训中,老师们掌握了一套让绘本课程不再枯燥的“实物互动教学法”。老师们可借助“实物道具”增强课堂代入感:比如讲到“宠物”情节时,带小鱼、小乌龟等温顺宠物到教室,让孩子直观观察和分享;讲到“学校用品”时,展示书包、跳绳、呼啦圈等实物,帮助孩子建立物品认知,减少对学校的陌生感。

这种方法真正实现了“讲到哪儿,道具就到哪儿”,把故事内容转化为可看、可摸、可互动的体验,让孩子在沉浸中理解情节,爱上课堂!

2.手工课只会“贴贴画画”?老师学会了“让画面立起来”的立体魔法!

本次培训中,手工达人王老师带来了超实用的“半圆立体场景”手工技巧——仅用一张圆形卡纸,剪成半圆后巧妙折叠粘贴,就能轻松做出站立式立体背景!老师们还掌握了“角色互动”小妙招:在上面绘制或粘贴各种小动物形象,它们既可以“站”在场景中,也能随时取下来,让孩子随意安排位置、创编剧情。

这种“立体场景+灵活角色”的设计,不仅让手工更具视觉吸引力和游戏性,还能激发孩子的讲述欲望和想象力。以后再上深读课——比如“幼儿园的一天”,孩子就能边摆弄边讲故事,手工成果真正变成他们表达自我、复述经历的有趣“小剧场”!

二、教师成长
从备课到课堂,这些实战技巧马上能用!

1、备课不再 “摸着石头过河”:导师划重点,精准抓核心

牛老师在《小魔怪去上学》这节备课教研培训中,教给参训老师们用圆圈图引导孩子建立对“上学”的认知基础;借助双气泡图对比父母前后变化,突出阅读带来的转变,培养对比思维;通过多重流程图梳理事件因果,锻炼逻辑表达能力。

课堂中强调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观察、画写结合、提取信息并表达思考,真正实现从“教内容”到“教思维”的转变,提升课堂互动质量与教学深度。

2.家馆共育不再“走过场”:用专业对话赢得家长信任

针对家长关心的“高阶课程学什么”问题,本次培训聚焦9月份L4阶段课程价值沟通法:

(1)明确能力锚点——告知家长L4重点培养记叙文与说明文写作能力,通过成语积累(如“心潮澎湃”“忐忑不安”)、段落分析(首段作用、承上启下)、多重流程图关键词提取等训练,夯实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;

(2)揭示课程设计——强调课堂如何用成语接龙游戏激发积累兴趣,用思维导图工具(气泡图/流程图)梳理叙事逻辑,让家长看到“玩中学”背后的体系化设计;

(3)关联成长目标——直指家长诉求:“故事内容不是重点,阅读能力提升才是关键”,说明每项训练如何衔接小学语文要求(如阅读理解题技巧、作文结构搭建)。

学会用“能力清单”替代“故事概要”,让家长清晰看到:孩子带回的不仅是成语和图表,更是系统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支架。

三、教研直击
每一次的打磨,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

1、备课细节里的 “儿童视角”

在《幼儿园的一天》的教研中,教研老师深入剖析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设计,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:“不要急于替孩子概括答案,而是用问题搭建‘观察–联想–表达’的阶梯”。

例如:

(1)观察层:引导孩子发现“小刺猬背的是什么样书包?小鹿的书包有什么不同?”(聚焦细节捕捉与完整句式表达);

(2)联想层:追问“书包里会装什么?为什么装水壶?心爱玩具背后有什么故事?”(激发逻辑推理与生活关联);

(3)共情层:关联自身“你上幼儿园时书包里装什么?为什么会带它?”(促成情感共鸣与个性化表达)。

这种“慢提问、留空白”的设计,让孩子从被动听故事转向主动建构故事——说错不可怕,沉默才是思考的开始。深读课的核心价值,正是用“问题链”取代“答案库”,让孩子的思维真正在课堂中生根发芽。

2、系统课程的“成长阶梯”

从 L1 阶段用手工和游戏激发阅读兴趣,到 L4 阶段通过《小学霸的一天》培养思辨能力,教研团队始终在构建 “螺旋上升” 的能力体系。

本周重点打磨的 “家馆共育环节”,更是将课堂目标延伸到家庭场景,让孩子在 “认知 — 实践 — 迁移” 的循环中,真正将阅读转化为成长养分。

您看到的每一次课堂互动、每一份手工任务、每一个家庭小作业,都是这套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
加入我们,让每一次阅读,都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!
—— 慧童深读课教研团队